深圳南山:教育扶贫让梦想开花
时间 : 2020-10-30 20:57 来源 :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南山:教育扶贫让梦想开花
虽是几串不起眼的数字,但每增长一点改变的却是一个家庭,对于他们来说,孩子有出息,生活有希望,未来才有奔头。原来,上述三所学校,均是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对口帮扶校,今年高考前,南山多次召开跨区域工作会议、高考备考指导会,帮助学生冲刺备考,可以说,高考成绩连创佳绩,少不了这群孩子的寒窗苦读,更少不了南山区这座教育强区的优质资源输出。
今年7月,南山发布进一步推进落实《南山区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措施,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德育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再次发力,全力助推三地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守护好乡村孩子的求学梦,筑牢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堤坝上提供了更加强有力支撑。
如果说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等方法能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打通摆脱贫困的道路,那么教育扶贫则更像是点亮了通向美好未来的路灯,照亮了无数家庭实现梦想的征途。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教育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当好排头兵?作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区、首个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在教育精准帮扶的实践过程中,南山区充分认识到,加强区域顶层设计是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千帆竞发”的“灯塔”。为此,南山区强化“区域统筹,四地互动”,提前画好路线图,先后成立南山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三年行动计划》,本着“三地所需,南山所优”的原则,拟定了6大任务17项行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制定了教育精准帮扶工作考核指标。
与此同时,南山区分别与三地教育局签署了对口教育帮扶框架协议。南山参与教育联盟和结对学校也分别与三地学校签署了教育精准帮扶协议,并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三地学校帮扶需求拟定了学校教育帮扶计划,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模式,在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打造出一批具有南山教育品牌特色的教育帮扶项目。
通过建立跨区域教育联盟和学校结对,南山让三地学子共享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教育成果,教育帮扶惠及了三地53%的学生。借助区位优势,整合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教育资源,在三地挂牌成立少年创新院分院,将南山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课程引入三地学校,助力三地创新教育对接创新最前沿;利用合作办学优势,让中科先进院的博士走进三地课堂,在贫困地区孩子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将外教课程、棒垒球特色课程等引入三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开阔了视野。
南山多所学校还组织学生赴三地学校与贫困地区孩子一起沟通交流、一起生活学习,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活动”加强四地学生互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随着精准帮扶向纵深推进,“知识改变命运”深深镌刻在这些孩子们心中,也随着他们的努力变为现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促进三地教育良性的发展,南山区逐步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争创世界一流教育”的同时,逐步探索出了教育精准帮扶的“南山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众所周知,南山区集团化办学水平全国领先,从2003年以育才中学为龙头成立的珠三角地区乃至国内首个公办教育集团“蛇口育才教育集团”以来,截至目前,南山区已有七大教育集团,覆盖公办学校46所,占全区54%,集团学生数占全区学生总数60%以上。也因此,南山延伸集团化办学理念,于全省首创成立南山、连平、百色跨区域教育联盟。先后两批,共有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和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分别与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中心校、百色市田阳县第一小学、河源市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及德保县城关镇南山小学结成跨区域联盟学校,实行联盟管理,2018年以来,南山跨区域教育联盟集团的四位总校校长带领师生百余人赴三地联盟学校,开展教育讲座、课题指导、同课异构、师资培训、文艺汇演、球队互访等系列活动,把南山优质教育资源向帮扶地区辐射。
在跨区域教育联盟基础上,南山实施学校“1+1”结对帮扶,建立“校校合作”机制。先后有两批次学校与三地学校结对,其中16所学校与连平县学校结对,13所学校与德保县结对,16所学校与田阳县结对,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技术学校。结对学校之间开展密切的帮扶交流活动,接待帮扶学校教师跟岗锻炼,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上公开课、做专题讲座、开展教研活动等,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交流沟通,建立常态联系沟通机制。
为促进帮扶地区课程改革内涵发展,教研共融成为精准帮扶的又一举措。南山区选派教科研专家、高考把关教师、年度教师、精英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赴帮扶地区举办讲座或上示范课,开展“名师送教”,统筹选派75名优秀教师赴三地进行为期1个月至13个月的支教活动;吸纳三地500余名教师加入南山141个名师工作室参加网上教研活动,指导三地教师省级论文比赛获奖26人,市级论文比赛获奖152人;更是分三批接收三地79位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浸润式跟岗培训,促进三地教师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帮扶地区共享改革开放教育红利,南山优质资源持续向三地输出。松坪学校退休教师朱立奇的流动科技馆在德保、田阳学校巡回展出,让两万多名学子大开眼界,2019第十三届VEX亚洲机器人锦标赛田阳县第一小学代表队勇夺VEXIQ项目一等奖;优化三地教育资源配置,通过援建三地录播室项目,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有15人获国家级优质课奖,23人获省级优质课奖;建设小型图书馆,相关结对学校、支教教师捐赠帮扶学校图书共计7万余本,总价值150余万元,捐赠相关学习用品总价值15万余元,通过推广阅读,大幅提升了三地学生的阅读水平。
摆脱贫困,不仅要和物质贫困告别,更要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南山再次聚力,发布进一步推进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措施。
强化德育共建。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上,南山将为三地学校开展线上班主任培训;分学段安排南山名班主任、德育干部前往三地对口帮扶学校传授先进德育管理经验;安排三地的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来深圳跟岗学习一周。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三地学校共同参与科技节、传统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校园节日。
推动创新教育。将启动创新教育特色共创工作,三地各建2所南山少年创新院分院学校,安排南山品牌教育集团成员校与三地分院学校结成友好学校。普及创新教育课程,加强创新教育经验交流,向三地学校共享南山中小学教师录制的创新教育微课和南山少年创新院创新教育课程。
深化教育科研。充分利用互联网,结对学校通过空中课堂、网络备课,开展同课异构、主题研讨、课题研究、网络研修等教学科研活动。同时,扩大南山区名师工作室效应,吸纳三地老师加入南山141个区级名师工作室,结成南山与三地教师发展共同体,强化网上教研活动,创新三地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夯实队伍建设。统筹选派44名教师赴广西德保、田阳支教,研究制定新增选派计划,重点面向连平选派,鼓励、引导结对学校定点选派优秀教师,带动三地教师队伍建设。下半年接收连平、德保、田阳三地各20名骨干校长(教师)来南山学校跟岗培训一个月,采取“一对一”培训模式,为跟岗教师制定个性化学习培训计划,促进培训挂职干部全面成长。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地将各增建一间空中课堂录播室;三地分小学、初中和高中选址,分学段各建一个流动电子图书馆,提升学校公共阅读服务能力。利用援建三地的录播系统,为三地部分学校开通“南山教育在线”资源应用账号,开放南山网上公开课、示范课,全方位分享精品课,精品教案,精品作业设计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打造教育帮扶品牌。进一步深化“集团+”跨区域教育联盟机制、“校校+”结对帮扶工作机制。联盟学校在集团内部选派名师、名班主任到结对学校,开展驻点教学工作,引领开展教育教学类课题研究,45所结对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精准帮扶主动性,充分利用学校各类资源优势,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助力教育帮扶,形成教育精准帮扶工作的强大合力。
01 结成一个教育共同体
在“集团+”跨区域教育联盟下,南山区精心安排45所优质学校与三地学校结对,四地结对学校共计90所,占南山区公办优质学校(按法人计)的71%,占连平学校的16.5%,占德保学校的26%,占田阳学校的23%。通过校际互派校长、行政干部、教师,开展经常性的交流互动,带来教育理念的碰撞,大幅提升了四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02 激发教师“内生力”
创新扎实开展三地教师跟岗培训,2018年安排19名连平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南山10所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培训,2019年分两批安排三地共计61位骨干教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浸润式跟岗培训,南山将教育精准帮扶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对三地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上,让接受培训的校长和三地骨干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研能力水平上有质的提升,充分激发他们的发展内生力,以点带面,影响三地更多的教师。
03 惠及三地53%的学生
南山区让三地学子共享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教育成果,教育帮扶惠及了三地53%的学生。借助区位优势,南山整合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教育资源,助力三地创新教育对接创新最前沿;利用合作办学优势,让中科先进院的博士走进三地课堂,在贫困地区孩子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将外教课程、棒垒球特色课程等引入三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开阔了视野。
“中职111工程”
开办一个专业,培养一批工匠,脱贫一批家庭
“一人成才,稳定一个家庭”“一人学技能,全家脱贫困”……在南山区打造的教育帮扶品牌中,“中职111工程”帮扶机制带来的切实成效,正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贫困群众。






